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资源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经验分享>>正文
 
 他山之石 
 经验分享 
 资源分享 
   
第九期赴西交利物浦培训教师心得体会 锁国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月4日至11月8日,有幸参加了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在西交大利物浦组织的研究导向型教学培训活动。这次培训活动是西交利物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简称“ILEAD”)为我们量身定制的研究导向型教学研修。根据陕西科技大学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教育特点,ILEAD学院专门定制了系统性、前沿性、实用性的研究导向型研修方案,并通过启发式讲座、专题研讨、互动交流等以实践为基础的工作坊模式,使我们这些参与老师在教学理念上有了与时俱进的更新,为我们提升教育教学方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意义。总共5天的培训,一共听了16场报告,分别由不同专业的老师以工作坊、案例分析和专题报告的形式给我们分享了他们在研究导向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经验和总结体会,老师们讲解非常精彩很接地气。在这些讲座过程中,我们认真参与了每场互动讲座交流,西浦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授,我们边听边做笔记,受益匪浅。本人参加完本次培训活动后的主要心得体会及认识收获有以下几个方面。

西浦的育人理念着眼于未来,为培养未来世界公民为目标。在西浦的教育理念中,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真正的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老师负责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明确目标,调动和释放学生内在动力和潜能。这种教学理念,乍一看也没什么新意,我们陕科大的教育理念一直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然而,但当我慢慢走近她,揭开她略显神秘的面纱,与她亲密接触,深入互动后,才发现,西浦的以“学生为中心”绝不仅仅是一种口号,而是内化在学校骨子里的东西,弥漫在西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荡漾在西浦老师自信、满足、快乐的笑容里。在培训的一周里,我们看到的西浦学生各个洋溢着青春气息,富有朝气富有活力。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连接西浦南北校区的地下涂鸦走廊里,各种有趣的涂鸦漫画,有的涂鸦人物开怀大笑,有的涂鸦异想天开,这些都是西浦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写照。西浦以学生为中心,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加强校园硬件设施的建设。徜徉在西浦的校园里,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随处营造的、随时随地的、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几乎能被利用的大厅、角落都被款式新颖、颜色鲜艳地沙发、条桌、休闲椅等看似无序、实则有意识布置到位,浑然天成,同学们喝着咖啡、吃着糕点,三人一组,五人一群在讨论、交流,时而争议,时而意见统一。学生休息室、学生工作坊、学生研讨室,走进这里,你能感受到谁是这里的主人!

西浦的各项制度保障了学校老师能够安安心心全力以赴投入到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中。西浦以学生为中心并没有削弱老师的归属感和存在感。从连续5天的工作坊式学习讨论中,我发现西浦老师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一细节几乎在每堂讲座的老师身上都有体现,他们满怀热情、处处流露着自信、他们以身为西浦老师为荣。每一位授课老师,不管讲座主题是关于什么内容,渗透的育人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从最开始接待我们的席校长到最后一堂课的陈冰老师,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每一节课的组织讲授,每一个细节的分享,言谈举止、举手投足,看得出自豪、满足,感觉到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路搭桥的喜悦。

在西浦的实地走访和交流中,我们也发现,在中国大地办这样一所学费高昂(本科生学费8.8万元/年)的大学,在发展过程中有非议、有争论、有痛点、有困惑、有难以言说的心路历程,但贵在目标明确、贵在不曾放弃,贵在发展壮大,贵在始终坚持,贵在思想解放,贵在打破常规,贵在敢于引领,贵在相信科学,贵在敢于直面发展中的问题,科学和人文就像一对孪生兄妹,当科学不能解决问题时,人文往往就会出来引领世界,我相信,西浦有足够的智慧解决好未来发展中的问题,西浦有好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短短5天学习过程中,我们不同学院的老师们打破专业壁垒、院系组别,临时组队,教学与学工互动,相得益彰,充分展示了团结、协作、高效和敬业,也加深了校内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每一个人都有不同收获,必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具体实践中体现出应有价值。

在这次培训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是最后一堂课的陈冰老师。陈老师以舒缓的动人的嗓音给我们详细介绍了研究导向型教学理念及相关教学模式探索。伴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经济、环境、文化以及政治状况都在快速变化,并以难以预想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随着不确定性的增加,人类工作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也对育人目标(即“培养什么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出具有综合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国际化人才,使其能在多学科协作的环境中,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全面地分析问题并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这也促使我们这些高等教育工作者不断反思——应该如何培养相关人才(即“如何培养人”)?以传授知识为重点的传统教育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上述要求。事实上,很多学生发现大学期间“被传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毕业后短时期内就有待更新,而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与挑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Know-what)的途径趋于多样化(如互联网教育的代表可汗学院等),而甄别、整理和使用相关知识的能力(Know-how)却有待提高。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前的高等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及批判的思辨能力,并为其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打下基础。为实现上述目标,高等教育领域开展了大量对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导向型教学就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之一。虽然与此相关的讨论已日趋广泛,但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它侧重于探索高等教育中“教—学”关系的转换,指出倡导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型学习能力的培养。该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课堂中以“教”为主、以让学生获取知识为唯一目标的定式,强调了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该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研究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并在“研究—学习—再研究—再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这种由研究引导、以“学”为主的创新教学模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可转换为生产力的相关知识技能,也能为他们培养出终身学习的兴趣、独立思辨及批判的精神、自适应学习(Adaptive learning)的才智、处理不确定事物或新兴问题的能力等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

根据以上对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学习,我对当前所教授的课程《新能源材料工厂设计概论》有了新的思路,拟提出改革方案。本课程总共32个学时,16周教学,改革方案如下:第一阶段(1-6周):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讲解基本建设程序和前期工作、工程总平面布置及运输设计、工艺计算及工艺设备选型、工艺设计及车间工艺布置、工艺设计所需的其他专业知识等通识性知识,确定课程考核要求:考试(20%)+具体工厂设计(图纸+项目申请报告,60%)+学生互评打分20%。第二阶段(7-12周):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要充分利用课堂外“非正式学习”方法,主要方式是分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小组讨论、产品调研、同类型工厂调研、工厂平面布置设计、互助学习等,主要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领导能力等。第三个阶段(13-16周):设计图纸、项目申请报告展示与汇报。由各小组提前在学院网站进行海报宣传(汇报现场人气作为最终小组评价参考)。小组进行展示汇报的时间为1个学时,汇报完毕后进行现场提问,最终由学生打分。展示汇报的具体形式由小组自行决定,不仅限于传统规范的PPT专业汇报,也可以采用视频、图片等形式。最后对教学模式做以总结,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下一届学生中进一步改进。

以上就是我这次西浦研修学习的收获及认识。

关闭窗口
 
CopyRight© 陕西科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陕西科技大学 邮编:710021